专家智库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智库
汪道辉
教授 全国首批注册 ASE(注册自动化系统工程师)

1969 年 3 月~1970 年 12 月,在成都市金堂县赵渡公社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971 年 1 月~1978 年 9 月,在国营成都有机化工厂工作,任机修车间主任、技术科技术 负责人,从事动力设备、电气、仪表及自动化的技术工作,被选为人民代表。
1978 年 10 月~1982 年 7 月,恢复高考后考入 78 届,就读于成都科技大学电力电子系工 业自动化专业,任系学习部部长。
1982 年 7 月至今,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电力电子系工业自动化专业,留校任教,历任实验室主任、副系主任、四川大学自动化技术研究所所长、四川大学 MOTOROLA 单片机实验,中心主任等职,历任自动化专业工学、工程两硕士点学科带头人、四川省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理事长等职务,现任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国家科技部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全国中文、外文核心期刊资格评审专家、四川省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会荣誉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荣誉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内、省内各种评审、评议专家等,并被国际顶尖的投资咨询机构美国格理集团(Gerson Lehrman Group)聘请为能源与工业行业专家团专家。1996 年 5 月至今同时在四川省自动化仪表研究所作电子类产品开发工作及开发组织工作,担任四川省自动化仪表研究所所长。
 
学术技术水平与业绩综述
作为“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和“控制工程”两硕士点学科带头人,长期以来,主要致力于 计算机检测、控制、信息处理技术、智能仪器仪表技术、智能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和智能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开发,在其中一些方面得到了国际国内同行的首肯,由此参加过国内国际该方面的一些高层研讨会,并被邀请参与过一些重大项目。承担过国家 863 项目“成飞公司 CIMS 总体设计”中数据库集成支持系统的详细设计;担任国家 85 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以高衰导体为信道的多用途遥测系统”第二主研,该项目评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担任国防 95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核潜艇)一体化反应堆数字保护系统原理样机”专家、第一主研,个人获国防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先后协助成都无缝钢管厂、成都工程机械总厂等解决过诸多国外引进技术问题。担任了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十一五”规划教材《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逻辑与可编程控制系统》、《自动化概论》、《单 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五本教材的主编、副主编、主审及《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实践》等多本教材的主编、参编、主审。担任《自动化信息》等杂志编辑。承担了纵向、横向课题 50 多项。在国际国内发表论文数十篇。曾多次获国家、省、市、单位奖励。自主开发了或正在开发电路板智能故障诊断平台、融入智能故障诊断与容错功能的 PLC 产品、智能化工业仪表、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分布式管网遥测遥控系统、多功能虚拟仪表、核反应堆数字保护系统、话缆绞对机数字控制系统、环境监测系统、融入智能故障诊断和容错处理功能的税控收款机、税控出租车计价器、高精度 IC 卡电度表、高速采集、高速存储、高精度或微量检测等智能仪表、全自动智能绕线机、焊接机器人等多项产品,参与过税控收款机国家标准以及一些电子产品标准的制订、评审工作。被国家、省级相关部门聘请作为相关技术评审专家。2003 年以来直到现在被聘为 TP 学科(含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中文核心期刊资格评审专家,担任了历届评审 TP 学科方面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资格的重要任务。2004 年以来又被聘为评审外文核心期刊资格的评审专家,担任了评价全国外文核心期刊资格的重要任务。2011 年被国际顶尖的投资咨询机构美国格理集团(Gerson Lehrman Group)聘请为能源与工业行业专家团成员,担任全球能源与工业行业投资的咨询课题。2013 年以来担任国家科技部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2015 年以来担任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近几年来,一直参与省、市创新驱动调研工作,大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协调调研工作,对工业机器人发展情况做了深入研究,在省、市和西南地区作过多次报告。受中国自动化学会委托参与了中国科协组织的创新驱动助力示范市工程。2013 年以来在科技部专家库、国家科技专家库参与过多次国家、党中央关于国家科技发展趋势研讨和重要科技政策意见咨询讨论,参与了国家级创新人才计划中国家级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评选工作,多次参与国家面向 21 世纪重大项目评审,并长期为国家撰写面向 2050 年前沿科技课题和生产技术难题。 2019 年受中国自动化学会委托编撰、申报面向 2050 年国家技术难题“智能制造装备的多 CPU 平行分布 AI 体系结构”,被中国自动化学会推荐参与竞评面向 2050 年国家十大技术难题。由于我几年来积极参与国家创新驱动工程等工作,被推荐为“2015 年中国最具影响力年度人物”并在该活动中被选拔为“2015 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未入选“2015 年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于 2016 年元旦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颁奖典礼。在 2017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90 周年之际,被军内人物志誉为特别遴选的十位“共和国强军奠基者”之一。
 
主 要 业 绩
一、大学工作业绩
1.教学
(1) 担任“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工学硕士点的学科带头人及“控制工程”工程硕士点的学科带头人以及全国控制工程工程硕士点教指委委员。
(2) 担任硕士生导师,所指导硕士论文方向是“计算机控制”方向、“智能故障诊断与容错”方向、“智能机器人”方向以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与可靠性技术”方向。
(3) 先后担任硕士研究生、本科生《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数据库及其应用》、《PLC 原理及应用》、《自动检测与智能化仪表》、《智能仪器仪表》、《智能机器人》、《模式识别》、《自动化专业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4)历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均担任四川大学总教练。
 
2.科研及论文
⑴ 纵向科研
1)1990 年 1 月~1993 年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分散自适应控制的理论与应用”(项目编号 68974006),作为第三主研。
2)1991 年 11 月~1993 年 9 月 参加国家 863 高技术项目“成都飞机工业公司 CIMS 总体设计与实施”中 DB(数据库)集成支持系统详细设计,任项目四主研之一(未排序)。
3)1995 年 7 月~1999 年 6 月 参加国家 85 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以高衰导体为信道的多用途 遥测系统的研制”(项目编号 85-716-21-01),并作为第二主研。所作成果样机已于 1996 年 8 月投入东北输油局丹东至朝鲜新义州 30 公里的国际输油管道上使用,效果良好。该项目已通过国家验收,受到高度评价,并被评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4)1997 年 7 月~1998 年 7 月 本人被聘请作为国防 95 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一体化反应堆数字保护系统原理样机”专家,第一主研。该项目我个人于 2001 年 12 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 技术工业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5)1998 年 8 月~1999 年 7 月 参加国防 95 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配套项目“一体化反应堆数字保护系统动态试验装置软件设计”,任项目负责人,第一主研。
6)1999 年 11 月~2000 年 12 月 参加国家 863 高技术项目“近岸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任四川大学组第三主研。
7)1999 年 10 月~2000 年 1 月 参加四川省交通厅委托项目“四川省高等级公路“一卡通”收费系统”,任主研之一,后因开发税控收款机原因,该项目本人未进行到底。
8)2002 年 10 月~2003 年 8 月 参加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委托高技术项目“雷达回波信号高速 数据采集系统的开发”,任主研之一。
9)2004 年 12 月~2005 年 6 月 参加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委托高技术项目“高速数据采集与回放系统”,任主研之一。
此外,还有数项由相关部门或企业委托,但出于责任、周期等原因未同意承担的项目多项,其中 有代表性的是:
1)1997 年 7 月~1998 年 7 月所参与国防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一体化反应堆数字保护系统原 理样机”属国防 09 工程(面向 21 世纪核潜艇)之国防第 27 项预研项目一子课题,研究目的是为核潜艇一体化反应堆开发一套带有智能故障诊断能力的故障检测、定位和具备纠错能力的原理性样机。 该课题按照国防 95 计划文件规定,须在科研院所或大专院校聘请一位智能故障诊断的专家参与该项工作,经相关组织推荐,故中国核动力院聘请我作为专家参与该项工作,并获国防科技进步奖。由于该课题的重要性,我本人给国防科工委提出对核潜艇故障作系统研究的建议,后国防科工委正式立项并邀请我参与并主持该课题,鉴于责任及其它种种原因,我放弃了参与。
2)2006 年,总装 29 基地(中国空气动力中心)第二研究所鉴于我指导过 2000 届研究生龙燕硕士论文《高静稳定性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研究》(据称,该单位上网搜索结果,相近数年中四川地区高校仅我一人指导过同类课题),故委派该所薛巍博士与我联系邀请我参与共同争取国防“十一五” 计划。鉴于对两方共同争取国家项目信心不足,我个人谢绝了该项目。
3)2007 年 11 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510 所频标中心鉴于我与 29 所合作指导过 2002 届我的研究生贺洪兵的硕士论文《基于 GPS 的高精度时间同步系统的研究设计》(据称,该单位上网搜索结果,相近数年西部高校仅我一人指导过同类课题),连续多次与我通讯,邀请我承担该所拟申报国防课题“基于 GLONASS/北斗时统控制单元原理样机研制”的开发任务,并委派该所型号主管胡浩、频标中心副主任翟浩同志亲临学校与我协商课题。由于我个人对禁运军用器件进货渠道信心不足,鉴于巨大风险,谢绝了该项目。这也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此外,2009 年带领指导大学生申报获准“大学生创新实践国家级项目”“融入智能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的 PLC”,2011 年结题。该 PLC 产品我所 2009 年开始研制,于 2012 年正式投产销售、应用。 此项目实际上是 2019 年申报国家面向 2050 年十大技术难题“智能制造装备的多 CPU 并行分布 AI 体系结构”的预演。
(2)横向科研和自拟科研
参加了企业、部委厅局等委托项目如“都江堰灌区水利调度管理多级递阶微机控制系统”、“自来水六厂微机控制系统”、“拉坯机控制精度检测装置”、“成都工程机械总厂设备改造”等的开发工作。上述横向与自拟技术、产品开发,一般作第一主研,项目负责人。
(3)论文
1) 《控制面临的任务和问题》 《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第 3 卷第 2 期,P9~15,1989 年 6 月,第一作者。
2) 《分布式实时数据采集系统中故障的智能故障诊断和容错》 《第二届全国智能控制专家讨论会论文集》(下)P672~678,1994 年 8 月,第一作者(被会议邀为专家代表,智能故障诊断分会场主席)。
3) 《引入故障智能诊断的计算机检测与控制系统产品开发的探索》(《Studies on Developing the Products of Computer Detection and Control System Combined with Intelligent-Fault- Diagnosis》) “1997 IEEE 智能处理系统国际会议(199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Processing Systems)”,见 Proceedings of the 199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Processing Systems, Vol.2, pp.1502~1505, 1997 年 10 月。 该论文已被收录 于国际四大检索的 EI、ISTP 检索。4)《编制具有容错能力的测控软件的一些原则》,《虚拟仪器——仪器发展的新趋势》,《计算 机综合实验与开发集成装置的设计》等核心期刊或一般期刊论文共约 40 余篇。
(4)教材
1)“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年 7 月出 版,任主编
2)“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自动化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年,任副主编
3)“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2008 年 12 月, 任副主编
4)“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年 7月,任主审
5)“九五”规划教材《逻辑与可编程控制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年 8 月第一版,2004 年 7月第二版,任主编
6)高等学校电工电子系列实验教材《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年 5月第一版,任主编
7)高等学校电工电子系列实验教材《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年 7 月 第一版,任参编
8)西门子全集成自动化系列教育丛书《基于 SIMATIC S7 的高级编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年 10 月,任主审
9)“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创新教材出版工程”规划教材《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子工业出版 社,2007 年 8 月,任主审
10)高等学校电工电子实践系列教材《虚拟仪器设计与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年 3 月, 任主审
11)其它教材数本
12)目前正在主持编撰“全面助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训教材”的系列教材。
(5)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
实用新型名称:高精度多头无梭芯纱线底线绕线机
发明人:汪道辉、付冯元等
专利号 ZL2009 2 0272514.7
专利权人: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证书号 第 1735993 号
正在申报电路板智能故障诊断平台的发明专利和智能制造装备多 CPU 并行处理 AI 体系结构的发明专利。
 
二、研究所工作业绩
主持开发了自动化数字显示调节仪表、磁卡/IC 卡预付费电能表、管网遥测遥控系统、多功能虚拟仪表、智能仪表、话缆绞对机数字控制仪、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监测系统、 竖向钢筋智能电渣压力焊接机械手、微型打印驱动板、汽车保洁器电控装置、钢筋折弯机控制系统、传送带计数仪、塔式起重机状态显示装置、高精度微电阻智能检测仪、高精度绝缘电阻智能检测仪、自动制动机检验平台、融入智能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的 PLC、过滤性能测试仪、高精度全自动无梭芯纱线底线绕线机、RFID 刷卡消费系统、净化水装置自动控制系统等多项产品或系统。更突出的是,耗费 7 年多时间组织开发、研制税控收款机,在全国产生了显著影响,获得极高声誉,还数年参与国家税务总局、信息产业部、信息标准化委员会组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税控收款机GB18240-2003》的制订工作。目前主要作信号高速采集、高速存储、高精度或微量检测等智能仪表、融入智能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的 PLC、饮用水深度净化处理系统以及电路板及自动化设备智能故障诊断平台等智能系统产品的开发工作,更多精力则放在全力开发、生产教学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工作上面。还连续多年参加了“成都工程机械总厂设备技术改造”项目,参加了成都无缝钢管厂进口小连铸设备改造项目。先后协助成都无缝钢管厂、成都工程机械总厂等解决过诸多国外引进技术问题。为多家企业维修进口自动化设备,典型的如维修成都工程机械总厂日产 XYZAXS600A-09L 三坐标测试机微机控制系统、上海第二毛纺厂德阳分厂意大利产 PF2000 900/3 SUPER 罐蒸机微机控制系统、四川省路桥集团建材设备分公司 STETTER 混凝土搅拌控制系统等。所承担所内自拟项目的开发和产品的研制,一般作第一主研,项目负责人。共约 40 余项。
 
三、参与社会工作业绩
2013 年被中国石油石化自动化学会推荐进入科技部担任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2015 年以 来受国家科技专家库邀请作为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 2014 年以来,参与成都市科协组织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与新产业革命理论研讨会”,进行新科 技革命、工业革命、产业革命的深入研讨,个人在会上作报告; 2014 年以来,参与成都市政府、市科技局、市科协组织的“成都工业机器人应用及产业发展研究”,参与组建了“成都机器人产业联盟”,并执笔为成都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撰写提案,提案名称:“关于组建成都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平台的提案”,并承担了科技局“成都工业机器人应用及产业发展研究”的软课题,执笔撰写了研究报告,在报告中充分阐述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必须加强顶层系统设计,避免盲目跟风国外已有先进技术,另辟蹊径,实现对国外先进技术的超越,力图开发国内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避免低端技术重复并无序竞争的混乱格局。该报告曾在多次会议上作报告,受到各方高度重视。2015 年以来,一直参与中国科协、中国自动化学会、四川省科协组织的创新驱动助力示范市工程,目前已经先后参与安徽芜湖、吉林四平、浙江宁波、四川德阳、贵州贵阳五个城市的创新驱动助力示范工作。2015 年还受政府邀请作为 5 位嘉宾之一参与了四川省政府组织的“掘金工业 4.0 首届四川制造 2015 高峰论坛”,在会上阐述了推进工业 4.0 首要任务是培训企业创新型人才的观点。 2018 年作为被邀请专家参与了成都市科技局牵头组织的“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科技创新合作行动。2020 年 12 月 26 日参与四川省委组织部牵头组织“2020 工业设计与品牌(国际)会议”关于创新议题的专家对话论坛,并做题目为“智能制造与可持续发展”的演讲。 2013 年以来在科技部专家库和国家科技专家库常年完成四方面工作,一是对国家科技发展趋势作评价、研究,随时参与有关国家科技政策等类研讨工作。二是对创新驱动问题做调研。三是参与遴选国家科技领军人才或团队,参与国家面向 2050 年前沿科技项目审批。四是参与面向 2050 年远 期前沿科技课题和生产技术难题题目的撰写工作。其中最有代表意义的是 2019 年个人编撰、申报了 面向 2050 年国家技术难题“智能制造装备的多 CPU 并行分布 AI 体系结构”,被中国自动化学会推荐参与竞评面向 2050 年国家十大技术难题。
 
获 奖 情 况 及 社 会 荣 誉
1)1988 年 3 月被四川省科协评为“四川省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文件川科协组(88)字第 038 号”文)。
2)2001 年 12 月本人参与并作为课题专家的国防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核潜艇)一体化反应堆数字保护系统原理样机”,个人获国防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3)2016 年被推荐为“2015 年中国最具影响力年度人物”并在该活动中被选拔为“2015 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未入选“2015 年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于 2016 年元旦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颁奖典礼。2017 年被军内人物志誉为特别遴选的十位“共和国强军奠基者”之一。
4)2001 年以来被国际国内《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世界华人杰出专家人才名典》、《中国高级专家与学者》、人事部《中国人才辞典》、《中国国情报告专家学者卷》、中科院《科学骄子》、中科协《学术中国》、《科技复兴》、《走近大家》、《推动中国的领军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军旗下走来》、《军旗飘飘》、《军旅骄子》、《共和国强军奠基者》等数十部大型科技专家人物专 辑、辞书以及《电气时代》、《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杂志》等杂志、中国科技创新网等网页收录记载。上述登载有我个人人物介绍的辞书,还有保存在英国大英博物馆的。
 
社 会 兼 职
2013.12 至今 科技部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库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
2015.05 至今 国家科技专家库 科技专家
2011.11 至今 美国格理集团(Gerson Lehrman Group) 能源与工业行业专家团成员
2003.08 至今 中文核心期刊资格评审工作中文核心期刊资格评审专家
2004.08 至今 外文核心期刊资格评审工作 外文核心期刊资格评审专家
2006.02 至今 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委员
2020.10 至今 中国电子学会专家库专家
1997.09 ~ 2018.12 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
2010.10 ~ 2015.12 四川省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
2015.12 以来四川省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会荣誉理事长
2018.12 以来中国自动化学会荣誉理事
2005.09 ~ 2015.09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四川省评审专家组组员
2008 至今 国内、省内数十家公司技术顾问

 

汪道辉在智能制造技术方面的建树

1.汪道辉具有 50 年的技术经验和智能制造技术方面大量突出成果

汪道辉自 1971 年进入国营成都有机化工厂工作以来,在自动化等技术领域一直打拼了 50 年。自 1081 年参加国家项目高精度数控制铣床开发以来,在智能制造技术上历经了近 40 年的锤炼,在 AI 技术研究上历经了 30 多年的锤炼,典型代表性主要成果有两方面:

① 典型成果:面向中国 2050 年技术难题“智能制造装备的多 CPU 并行分布 AI 体系结构”

2019 年汪道辉接受国家任务,为国家撰写面向 2050 年的科学前沿课题和技术难题工作 中的一项智能制造技术难题,题目是“智能制造装备的多 CPU 并行分布 AI 体系结构”。

该技术难题已被中国自动化学会正式推荐给国家竞评国家 2019 年 10 大技术难题。

中国自动化学会原副理事长、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现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委员 会荣誉主任孙柏林将军受中国自动化学会委托为“智能制造装备的多 CPU 并行分布 AI 体系 结构”技术难题竞评国家 10 大技术难题撰写推荐信。推荐信中称: “经过在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平台查询,表明该文章的‘唯一性’,的确是汪道辉 教授着力撰写的。

该文章所阐述的智能制造装备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课题,通过反复查阅各种信息渠道, 例如《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 年版)》、《国家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及标准体系》、 《智能制造体系架构分析与工业互联网应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趋势》、……,等 等,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 2018 年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名单的 通知》的详细名录中也没有查到有类似的项目。在以吴澄、孙优贤、王天然等院士为代表的 课题组编撰的《中国智能制造与设计发展战略研究》一书中,也找不到与本文章类似的课题 或论述。因此,充分证明汪道辉教授对于该问题的独创性。”

从技术思路层面上说,这是目前全国智能制造技术思路中最有代表性、最典型的技术成 果。也是国际国内制造装备技术必经之路,我们将是走在最前面的探路者。

该生产技术难题“智能制造装备的多 CPU 并行分布 AI 体系结构”将作为汪道辉为国家 编撰智能制造技术团体标准的主要的、重要的技术指导思想之一。

② 汪道辉参与开发或拥有的智能制造技术方面的典型产品

ⅰ.高精度数控铣床伺服系统(参与开发)

ⅱ.机器人控制器(参与开发)

ⅲ.智能制造 PLC(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ⅳ.电路板故障智能诊断平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同一企业参与开发或拥有四种智能制造方面相对顶尖的产品,如此丰硕的成果在国内无 论是高校还是科研院所还是企业都是很少有的。

2.汪道辉个人挺进智能制造之路的经历 

中国智能制造这个伤心的历程,汪道辉个人是鬼使神差与之结下不解之缘并不知不觉从 头到底走完了全程,而且也更鬼使神差地比大部队甚至多前进了近 20 年,这里简单叙述一 下:

1981 年 做大学毕业设计时,即参与了当时国家下达给中科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的高精度数控铣床的开发工作,还得了校级优秀论文,这是汪道辉进入智能制造行列的练兵、 试水。

1982 年 留校工作后,以后相继担任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工学硕士点的学科 带头人及“控制工程”工程硕士点的学科带头人,前后给大学生、研究生讲授了 10 门以上 课程,所讲述与智能制造有关的是智能控制、智能仪表、模式识别方面课程。这给介入智能 制造技术项目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

1988 年~1996 年 参加四川省水利厅委托“都江堰灌区水利调度管理自动化微机控制 系统”项目,在项目中深入研究、开发,采用了大量实时在线智能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所 取得成绩被中国自动化学会肯定,因此被邀请作为专家代表参与第二届全国智能控制专家讨 论会,并被选作智能故障诊断分会场主席,在国内初次崭露头角,当时汪道辉职称还是讲师。 由于这个影响,后受 1997 IEEE 智能处理系统国际会议要求撰写了题目为《Studies on Developing the Products of Computer Detection and Control System Combined with Intelligent-Fault-Diagnosis》(《引入故障智能诊断的计算机检测与控制系统产品开发的 探索》)的文章,得到比较显著的影响。所有这些成绩,给汪道辉走智能制造之路打下了坚 实基础。

1991 年~1993 年 作为四川大学 4 人专家组组长,一直深入参与国家 863 自动化 CIMS 主题在成都飞机公司的重点工程研究、开发工作。这是中国智能制造的早期版本(目前清华 大学仍然按照这个思路教学生的智能制造技术),自此,汪道辉就正式踏上了在智能制造技 术方面前行的道路。

1996 年开始 自带研究生以来一直到退休,直接带的研究生刚好达到 50 个(含访问学 者),其中有近 1/3 的学生是攻读智能故障诊断研究方向的,他们的许多成果也部分体现在 四川省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开发的电路板智能故障诊断平台产品中,指导研究生的工作变相促 进了汪道辉在智能制造方面的进一步深化,因为智能故障诊断是智能制造对内部扰动自适应 的关键。

1997 年~2001 年 由于汪道辉在智能故障诊断方面国内、国外的普遍认可,1997 年国 家在发展核潜艇高技术水平制订的国防第 27 项预研项目中通过四川大学聘请作为专家参与 核潜艇故障智能诊断项目,该项目结题时,国防科工委于 2001 年给汪道辉个人颁发了国防 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段经历更加夯实了汪道辉行进在智能制造技术领域的道路。

1999 年~2005 年 受一公司邀请,开始参与研制当时国家直接倡导开发的税控收款机, 后来继续与另一公司合作,再后来进入国家税务总局主持的税控收款机标准起草工作组,一直工作到 2005 年。不想这一与智能制造好象八杆子打不着的 7 个年头的马拉松式技术开发, 反倒从根本上帮助汪道辉奠定了智能制造最正确、最坚实的基础。原因在于税控收款机要处 理事务太多,既要处理扫描条码、键盘输入、显示、打印、开关钱箱、管理电源和备用电源, 又要处理数据、当前实时营业处理账务、统计账务、存储数据、数据税务加密、存储进税控 CPU 卡、以及报税操作等等,这诸多的事务加之营业进程中不允许一刻的停顿,因此一开 始开发时就发现我们习惯用一个 CPU 打天下的本事在这里一点不管用,不得已在 3 个 CPU 和 4 个 CPU 开发中折腾了 7 年,反倒给汪道辉打开了一片天地,也奠定了汪道辉 2019 年给 国家撰写面向 2050 年智能制造生产技术难题“智能制造装备的多 CPU 并行处理 AI 体系结 构”的坚实基础。

在税控收款机的生产过程中,为了保障源源不断生产的产品的可靠性,汪道辉于 2001 年开始自主研究、开发电路板故障智能诊断平台,并当年即应用到税控收款机的生产线上。 电路板故障智能诊断平台这件产品的开发,到目前已经非常成熟,电路板故障诊断的许多瓶 颈问题刚好在 2020 年被汪道辉一一攻破,目前在对于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 ROM、RAM 的诊断已经达到 100%准确。近期即将在重庆相关公司正式投入生产。由于智能制造的“智 能”,实际上就是对于外部扰动和内部扰动(故障)的自适应。因此这个成果对于智能制造 技术的开发与技术标准的撰写,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09 年 汪道辉根据多 CPU 开发的经验,申报国内最早的智能制造装备即智能制造 PLC 国家级课题,获得批准,经过研究所近两年奋斗,于 2011 年研制出国内最早的多 CPU 体系架构的智能制造 PLC 产品,今后一直致力于该方面研究、开发与生产。这个产品的显 著优势是能够全面同时处理应对复杂的控制问题,并极大地提高控制可靠性,是智能制造装 备的姊妹篇。这个产品,已经成批应用在我研究所支持的一个生活饮用水深度净化装置中。

2019 年 在上述研究、开发的基础上,汪道辉在承担给国家撰写面向 2050 年前沿科技 课题和生产技术难题的工作过程中,于 2019 年给国家撰写了面向 2050 年智能制造技术方面 题目为“智能制造装备的多 CPU 并行分布 AI 体系结构”的生产技术难题,获得承担国家智 能制造技术发展战略规划的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的一致认可,并将此课题推荐申报 2019 年 全国十大生产技术难题。

2020 年 四川省自动化仪表研究所与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签定合作协议,一起起草《智 能制造技术团体标准》,由汪道辉作为主研并执笔草拟标准。

四川省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在近期陆续开始了协助温州乐清工业设计研究院、重庆市九龙 坡区、四川省生产服务业发展中心、德阳旌阳区机械制造同业商会、成都市青白江区以及研 究所单独联系的三个典型企业进行智能制造技术方面的技术开发、产品装备研制、技术培训 以及对周围企业进行技术服务等工作。

因此从汪道辉个人自 1981 年至今近 40 年的技术生涯历程中可以看出,事实上汪道辉自 己鬼使神差地已经具备了一些进行智能制造技术开发的基础,至少在国内是难得的一点火 星,而且沿于汪道辉从 1971 年在工厂担任自动化系统开发、设计、研制、生产 8 年,以后 一直接地气做产品开发,加之在四川大学担任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总教练十几年,对于硬件、 软件底层过细开发一直非常娴熟,所有硬件、软件几乎都自己开发、研制,而不象许多同行 仅仅只做一点理论探索、撰写一点论文,因此在智能制造装备的探索、开发方面,汪道辉个 人基本上应当一直是处于国内所有研究、开发者的最前端。(目前国内除了做部分理论研究 和撰写部分相关专著的人外,以及原 863 课题中承担 CIMS 重点工程项目和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该实验室项目的那些同志基本上采购国际上知名品牌控制系统做实验验证或生产实践外, 几乎没有多少人真正象汪道辉这样比较正面地接触智能制造技术的自主研究、开发,自主开 发、研制智能制造装置)

截至今天为止,在全国各高校相关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中,除了部分知名高校有部分零星 课程内容涉及智能制造技术的星星点点外,都没有看到哪所院校哪个专业对于智能制造技术 给予系统地介绍。从目前国际上看,可能是出于技术封锁的原因,有关智能制造的系统的技 术资料根本就找不到。这种情况,给中国欲在智能制造技术方面深入学习、深入开发的群体 带来了莫大的困难。

但是从另一个侧面说,由于汪道辉个人在智能制造方面可以说是上天安排的很偶然、很 奇妙的经历,加之汪道辉个人从 1971 年就开始的对于底层硬件、软件做过细开发技能的热 爱,造成了汪道辉这个有幸运撞进 CIMS 专家行列的人比别的专家多走了那么非常渺小、但 又至关重要的那几步,这就给我们同行的所有人多少能够起一点萤火虫的作用,能够帮助大 家在智能制造技术、装备的开发、研制方面,尤其当前编撰智能制造技术标准方面走出一条 道来。

3.汪道辉目前在智能制造方面开展的工作

⑴ 与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合作编撰智能制造团体标准

⑵ 与温州市乐清工业设计研究院(2020 年国家新批准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合作共 同开发智能制造技术

⑶ 被聘为四川省经信厅四川省生产服务业发展中心智能制造技术顾问,近期即开展“振 兴产业,走进市州”推进地市州生产企业智能制造技术改造活动

⑷ 从 2020 年开始即与德阳市、成都市青白江区合作,启动了推进当地工业企业智能制 造技术改造活动

⑸ 与多所职业院校合作,推进智能制造职业教育与为企业培训技术人才活动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