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创业
山东科技大学探索科技创新新机制 激活服务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 2021-04-08

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精准对接国家、山东省和青岛市重大发展战略,发挥学科优势,积极组建科研团队,开展科学攻关,合力攻克科学难题,找到了一把盘活科技创新机制的‘金钥匙’。

规划引领,让老师们“聚”起来

立足实际,找准问题,山东科技大学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出台科研团队建设规划,根据不同研究领域和发展趋势,形成了20多个“小团队”;搭平台,构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平台,根据需要购置高精尖实验仪器设备;给政策,赋予团队学科带头人支配团队人、财、物的权力。与此同时,学校还建立了教授与青年教师‘一带一’体制,通过评比评优等多项措施,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把创新做长、做新、做活。通过一系列举措,在自主创新的路上,一个个小团队协同作战,形成了一批以高精尖为方向、老中青合理搭配、产学研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团队。山东科技大学测绘学院这样的科研团队有20多个,80多名教师人人有团队,人人做项目,短短5年内,“移动测量团队”研发出新技术20多个,有10多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19年6月,移动测量团队再一次点亮“绿灯”,拿到了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轨道交通隧道病害综合检测装备与健康诊断系统”的入场券。

实践运用,让科研成果“实”起来

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测绘学院先后与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多个研究院所以及测绘、海洋、国土、交通、水利、地矿等科研和生产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一批实验研发基地。仅2020年,学院的合作单位就新增了20多家,这些合作为科研成果转化落实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围绕海洋测绘、生态环境保护、高端装备国产化等国家战略,一个个“小团队”先后研发了海洋测量技术与方法、中国海大陆架划界关键技术、多波束测深精细处理软件等技术,成果有的直接应用于我国向联合国大陆架委员会提交的划界文件中,有的助力生态环境保护,有的服务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京津冀及山东半岛等多个区域“雾霾”等生态环境监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9年6月,测绘学院“矿山测量团队”带领60余名师生到淄博矿业集团亭南煤业现场实践,实践中,企业生产遇到了沟壑地形条件下岩移测量的难题。该团队深入现场,仔细勘察,认真分析,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团队研发出了机载激光扫描测量技术,解决了困扰亭南煤业多年的难题。2020年11月,中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助力“奋斗者”号的“11000米全海深近底多波束测深”系统,就是由山东科技大学测绘学院10余名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科研“小团队”参与研发的。

“三早育人”,让课本知识“活”起来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创新精神,山东科技大学测绘学院积极构建“早进团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的“三早育人”机制。“学科、平台、团队”协同育人,成了老师们的一致行动,每个团队的实验室都活跃着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身影,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新一代的学子们。学院结合实际出台政策,从人、财、物各方面激励科研团队吸引学生进入,为学生搭建创新平台、组建兴趣小组、举办创新竞赛、设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开放实验室等。一个个科研团队把学生聚在一起,一起组建团队参加科创比赛,一起走进实验室,一起走进社区和乡村,还有一些学生合伙创办了公司……在一次次实践中,让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活”了起来。近年来,测绘学院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2020年5月27日,测绘学院毕业生陈景涛、王海涛、王盼龙作为中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员成功登顶珠峰并开展测量工作。2020年,测绘学院本科生创新团队“智慧海洋创新团队”,参加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捧回了特等奖,成为该学院第三次获得此项赛事特等奖的队伍。

兴趣为师,让科学研究“易”起来

山东科技大学地科学院创办本科生“创新实验班”(现名为“刘宝珺地学创新实验班”),通过在低年级本科生中选拔有良好学术素养的学生,实行导师“一对一”指导,强化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开阔的国际视野、良好的科学素养、突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地学人才。首先,对导师的遴选有一定标准,比如能为学生提供科研项目辅助及科学研究经费等;其次,制定管理条例,补贴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在年度考核中予以优先考虑,鼓励骨干教师积极参与本科生创新教育;第三,要求导师“一对一”联系学生,建立学生与教师交流制度、听报告制度等。“创新实验班”以“兴趣”为纽带,将不同专业的本科生聚在一起,参与导师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项目,让学生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以此激发他们的科研潜力,反而更容易出成果。2月25日,“创新实验班”本科生姜文瑜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中国科学家研究新发现4.1亿年前最原始鸭吻鱼类》,为古生物学界相关研究领域填补了一项空白。此事被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和央视等多家媒体广泛关注报道。

“创新实验班”自设立以来,已经获得国家级比赛特等奖23项、一等奖13项。其中,赵向东同学在本科期间共发表SCI论文7篇,参加了2019年度泰山学术论坛并在青年论坛作题为“中生代鞘翅目昆虫化石探索与研究”的报告,还获评“李四光优秀学生奖”(每届全国仅有5名本科生获奖)。



立即咨询